辽宁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在学科建设上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在组织运行上有着崭新发展目标的新兴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在人口研究所和原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的基础上于2019年优化组建成立。学院现已形成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两大教学系,人口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工作、公共政策四大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硕士(MPA)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两大教育中心的教学科研机构框架。
辽宁大学是国内最早设立公共管理学科的高校之一。1989年设置行政管理本科专业,2001年获批行政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批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0年行政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辽宁省高等学校公共政策教学团队、辽宁省公务员培训基地和辽宁省公务员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等省级社会服务平台。
人口研究所于1983年由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建,经辽宁省高教局批准正式组建成立的科研教学单位。人口研究所的社会保障专业在全国高校中起步较早,学术和专业影响力较大。1998年,辽宁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获得国内首批“社会保障”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全国最早获得社会保障硕士点的3所高校之一。1999年设立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为全国8所最早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的院校之一。社会保障专业是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07年获批成立辽宁省社会保障研究中心,2008年获批成立辽宁省高校“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与社会保障”创新团队,2013年获批成立辽宁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研究院,2015年获批成立辽宁省高校“辽宁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与民生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的博士学位拥有率接近100%。学院师资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2人,全国公共管理(MPA)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3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2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2人,“兴辽人才”2人,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2人,沈阳市领军人才2人,沈阳市高级人才2人,沈阳市拔尖人才1人,沈阳市智库专家3人。
在科研教学成果产出上,公共管理学院不仅成果众多,而且在质量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近年获批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以及其他国家级项目30余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在公共管理研究和服务实践方面,60余项成果获国家、省部级批示和采纳。在专业实践服务领域,学院现有辽宁省公务员培训基地和辽宁省公务员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2个,累计开展公务员培训3000余人次。
公共管理学院正在全力打造具有区域优势,拥有政府与社区治理、社会保障、人口资源与环境等研究领域的一流专家团队,现已成为政府、企业培养高水平的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社会服务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解决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民生保障和社会福利、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智库,成为与东亚国家(地区)及国内名校相关优势学科开展学术联动的开放型学术研究机构。
行政管理专业
辽宁大学于1989年设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是国内较早设置行政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2000年获批行政管理硕士学位点,2005年获批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予权,2015获批辽宁省高等教育公共政策教学团队。在2019年成立公共管理学院后,学科基础力量增强,为推动行政管理专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契机,2020年行政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和公共责任担当,掌握行政管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现代行政管理理论、技术和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公共管理专业人才。
本专业高度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立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多位专任教师有出国进修或学术访问的经历,为本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创新“TSP教学—科研—实践循环体”的教学模式,在实践基地中推进“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打造“课程实训+专业实践+岗位模块实训+毕业论文+创业教育”五位一体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毕业去向与专业契合度较好,就业质量较高。
主要课程设有行政管理、政治学、宪法、行政法、公共政策、公共伦理、行政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公共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社会学、中国政府与政治、外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制度史、地方政府学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辽宁大学于1998年获得国内高校首批“社会保障”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是全国第一批开设该专业的8所院校之一。2020年获批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具备人文素养和公共精神,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基础知识,通晓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了解党和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方针和政策法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统计软件应用和公文写作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机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机构从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性保险运作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标准”的培养要求,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提出“创新、复合、开放、质量”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培养方案中体现有理想、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核心要素,构建思政教育、专业知识、创新创业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拥有多家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等。通过开展学校、行业和政府“政产学研”合作,打造人才培养资源互动平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设有社会保障概论、公共管理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公共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社会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公共政策学、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管理等。